狼是一種漂亮優雅又充滿威嚴的生物,雖然在以前人們對狼的印象是邪惡且狡猾的,但是近年來人們漸漸的改變了對狼的這種印象,各種跟狼有關的故事也都被搬上了大螢幕,有溫馨、有激情、也有呼籲保育的,都引人省思,不難看出人們在客觀的對保育的觀點已經穩穩壓住了幾百年來主觀的厭惡,也嘗試的接受這些美麗的物種,甚至同情起來。
提到野狼,身長在台灣這個受美國電影與故事有所影響的國家,第一個印象應該就是在北美大草原上的野狼吧,實際上北美以前確實有許多狼群在這裡生活著,但是在六十年前,因為狼皮的珍貴以及對農民的危害,還有聯邦政府的鼓勵,這充滿神祕且力量的生命從此自大草原上滅跡,但是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現在牠們又回來了!
引進野狼經過
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育以及生態圈的繁榮,終於開始有一些人懷念起曾在北美大草原上叱剎風雲的野狼了,但是大草原上的狼已經完全滅絕了,他們究竟要怎們樣復育起來呢?終於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既然無法將本地種的狼復育起來,那麼就外來引進吧!於是他們從生活在加拿大的野狼群中物色年輕力壯的、生命力強且健康的野狼,將他們麻醉後遷移進入美國大草原,總共移進了3~4個族群,野狼的復育工作到此初步完成了。
但是事實上真的如此的順利嗎?野狼固然對北美大草原的生態環境有極其正向的幫助,也是其生態圈中占獵食者的重要一環,但是對人類來說也是有攻擊性而且可能對人類造成傷害的,尤其是對在草原上生根落地的農民來說,野狼除了會攻擊他們所飼養的家畜甚至會危害到性命,除此之外,也有部份保守人士對野狼仍保有極大的敵意,因此在引進這些野狼的途中遭到許多的反對。
固然受到許多的反對聲浪,但是支持的人也不少,甚至有些支持者也是當地的農民,由此可以看出人們確實越來越看重環境保育的重要性,所以在國家野生動物聯盟的努力以及內政部長布魯斯的幫助下,野狼的引進終於得以繼續進行,但是真正麻煩的地方還不只如此。
跟反對的人還可以協商溝通,但是對野狼呢?這些野狼在加拿大生長的好好的,莫名奇妙被你們人類放到這個陌生的地方來,一定會有不適應或水土不服,在影片中我看到了野狼被圈養在圍籬之中焦躁不安的沿著圍籬跑來跑去,這裡不是他熟悉的地方,不是他的家鄉,在莫名的情況下離鄉背井來到這裡,設身處地的想像一下,這種焦躁感是無法以言語形容的。我們這些遷移的人當然也有注意到這種情況,也想盡辦法來降低他們的焦慮感,但是我認為效果並不是很好,甚至這些野狼再放養圍籬撤掉時都不敢向外踏出一步,最後終於他們還是踏出來了,飛快的跑入草原之中,懷著不安的心情作為開拓者進入這處新天地。
引進野狼的效果以及對生態系的影響
野狼的引進究竟對當地生態圈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為什麼這些保育專家辛苦的排除眾議也一定要將這些野狼引進近來呢?野狼的引進當然不只帶來麻煩而已對生態環境來說還是有好處的舉個例子來說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內樹種豐富,被譽為樹木的天然基因庫,據一些資料記載,二十世紀初這裡是一片茂密旺盛的森林,但在以後的半個世紀內這裡的森林開始枯萎和逐步荒蕪,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是因為黃石高原麋鹿數量驚人的增加,就是因為野狼的滅絕,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造成麋鹿數量飆升,茂盛的楊樹、柳樹幼苗遭到麋鹿蠶食,所以森林植被每況愈下,引進加拿大狼後,就等於是修復了自然界的生物鏈,使得森林、麋鹿之間的生態平衡重新得到控制。
還有北美洲的野牛曾經瀕臨絕種,為了保護這些野牛也是六十年前捕殺野狼的原因之ㄧ,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內野牛的繁殖有些過剩了,野狼的引進剛好也可以控制好族群的數量,除此之外,野狼對麋鹿或者野牛這些族群來說所帶來的也並不全是壞處,怎麼說呢,狼捕食的獵物主要是老幼病殘,遇到速度較快的成體或是能以角和蹄進行自衛的群體動物,牠們仍然無能為力。以麋鹿來說,根據國家公園的研究顯示,冬季遭狼傷害的鹿中,有58%是6歲或年齡更大的鹿,而這個年齡組的鹿只佔鹿的總數的10%,這個事實說明了,狼所要消滅的正是應該消滅的部分,因為這些鹿大都已經都是老弱殘病,甚至喪失繁殖能力,牠們只是消耗更多的植物資源,所以消滅它們在客觀上就是強壯了鹿的種群和保護了鹿的食物資源,對其他的草食動物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狼在食取獵物時,也不會吃得乾乾淨淨,總要剩下一些骨頭、皮肉和殘渣剩屑,這些都不會浪費,還有很多的肉食獸類和鳥類,如狐狸、禿鷲、鷹、烏鴉等,正是依靠狼的殘羹剩飯來維持它們的生計,所以說如果沒有了狼,那麼這些動物就很難度過難熬的冬天,因此在動物學家的眼裡,狼是一種在整個草原和森林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動物,正如美國狼基金會主席阿斯金所說的:「黃石公園若沒有重要的肉食動物,就像一個鐘錶沒有發條一樣。」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台灣近年來民族認同感的混淆
近年來部分台灣人不斷高喊本土化、去中國化,企圖從政治、媒體甚至教育上傳達這個理念,然而這兩個目標不是一開始本質上就有不可協調的矛盾嗎?台灣先祖都由閩、粵等地遷移來台,在抗戰時期也有很大部分的人隨國軍撤守台灣,從無論從文化、語言、思想、歷史事實來看,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廣義的來說本土化就是中國化,去中國化等於否定了本土化,除非所謂的本土文化是指原住民文化。我覺得之所以造成這種民族認同感混淆的現象總共有三個遠因:
1.日據時期的統治
2.國共分裂及國民黨撤台
3.美國利益
為什麼我會如此認為呢?
日據時期統治
從1895年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到1945年二戰結束開羅宣言日本歸還台灣,日本在台灣這片土地的統制長達五十年,期間無論在制度上、經濟上、公共建設上建立了台灣現代化的基礎。
糖業:總督府並扶植資本家投資製糖業,建立「原料採集區域制度」,台灣人創辦較大規模的糖公司,如林本源製糖等。
金融:為了台灣金融安定,台灣總督府除了設立台灣銀行外之後還陸續設立彰化銀行、嘉義銀行、台灣商工銀行、新高銀行、華南銀行、勸業銀行等台灣支行。這些機構也扮演了制止台灣通貨膨脹及促進社會發展的功效。
財政與公賣制度: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擬定了一份《財政二十年計劃》,希望能在二十年之內,透過逐年減少補助金的方式,使台灣的財政獨立。公賣制度的內容包括鴉片、樟腦、菸草、 食鹽、酒精及度量衡。透過公賣制度,除了使總督府的收入增加外,也間接避免了這些產業的濫伐濫墾。總督府並施行了禁止進口的措施,使這些產業能夠達到島內 自給的目的。
義務教育:日治時期的教育關法令明定,該教育場所以中央或地方的經費開辦,而就學資格則為8歲以上,14歲以下的兒童。除了基本年齡限制之外,這些法令還詳細明定該六年制的義務教育應教授的科目為修身、作文、讀書、習字、算術、唱歌與體操等,並要求一定師資與適當例假日設計。
戶政:台灣總督府於台灣的戶政調查十分詳實,各項統計數據也相當具有客觀與準確性。
地政:總督府為了調查台灣詳細地形並仔細區分土地種類及使用情形、確定土地之所有權,以利辦理地租改正及租權整理,頒訂了《臺灣地籍章程》及《土地調查章程》,並成立臺灣臨時土地調查局,自1888年起辦理地籍調查,確定各筆土地的所有權。結果使得田賦稅收大增;此外,為了開發山林資源,總督府也實施了林野調查,以確定各地樹種及物產的分佈。在林野調查的政策下,許多學者專家進入山林,間接促成了日治時期對台灣動植物及原住民文化的系統化、科學化研究,留下了許多珍貴資料。
台灣鐵路運輸:在日本治台將近50年的期間中,最大的成就莫過於1908年,縱貫線全線貫通,形成台灣首次「空間革命」,讓過去臺灣南北需時數日的交通,縮短至朝發夕至的1日內。曾經密如蛛網偏佈全島並兼辦客運,為地方交通主力;產業鐵路小火車接駁至縱貫線,再轉乘大火車至其他主要都市,是當時普通的交通方式
嘉南大圳:早期的嘉南平原由於缺乏雨水,這片平原在秋冬是極為貧瘠的荒漠。台灣總督府技師八田與一(1886年—1942年)以十年的光陰,創建當時東南亞最大的水庫 ──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於1920年開工,1934年主要工程完工,灌溉面積則達十五萬甲,佔全島耕地百分之十四,並引進農作物三年輪灌製,對台灣農業發展貢獻極大。因此八田與一至今一直受台灣人所推崇。
發電:為了發展輕工業,電力的取得對日本人來說是必須的。1903年2月12日總督府批准了由土倉龍次郎募資成立的台北電氣株式會社,在深坑一帶利用淡水河的支流 南勢溪興建水力發電廠,供應台北市使用。而後總督府規劃各種水利事業,將民營改為公營並自行開設台北電氣作業所並興建龜山水力發電所。該發電所在1905 年開始運作供電台北,1906年供電基隆,是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所。此後,竣工的有:1909年利用新店溪發電的小粗坑發電所。同年的打狗(高雄)的竹子 門發電所。1911年的中部後裡發電廠等。
市區改正:是指1899年起台灣總督府對台灣大小都市所研擬的都市發展計劃。之後,該市區改正計劃改名為「都市計畫」。日治時期初始,台灣總督府建設多注重於應急的衛生工程與軍防建設,1899年8月,台灣總督府對台灣數大城市採取約五年的建設計劃,名曰「第一次市區改正」,該計劃以舊有道路的改進 與新設道路的擬定為主。以臺北為例,該計劃訂定了拆除臺北城牆的計劃,並整建西門町作為日本新移民住宅。1917年止,台灣有20個市街莊進行市區改正。包含更名後的都市計劃,台灣總督府共在臺灣全島超過70個以上大小城市,實施市區改正。而這些名為市區改 正的整體城鎮計劃,對臺灣地方營建影響深遠,迄今台灣許多城鎮仍沿用當時擬定的市區改正都市計劃繼續執行。
公共衛生:由於乙未戰爭期間,日軍因罹患傳染病死亡者甚多,殖民當局始終重視台灣的公共衛生情形。日治初期,台灣總督府於全台各地廣設衛生所,從日本引進醫生治病與抑 止傳染病爆發。但不興建大醫院,而以公共衛生與小型衛生所為主軸的醫療體系,徹底減少瘧疾、鼠疫、結核病的發生率。事實上,此種醫療體系至1980年代之 後,才逐漸改觀。除此,為了紮下根基,台灣總督府則從公共衛生教育著手。一方面借重公學校教育體系與警察力量,教導台人衛生觀念,使一般 民眾具有現代衛生的觀念。另外一方面則於台北帝國大學內設置熱帶醫學研究所及訂定護理人員的升學制度等。該計劃培養不少公共衛生醫學人才並增加台灣於公衛 方面的研究與改進機會。
直至今日,雖然日本已不再統治台灣,但是台灣人仍受日本文化深深的影響著,日劇的風潮成為中產階級或一般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娛樂,在其中充斥著日本的社會價值觀與思想觀點,尤其是日本動漫文化,更是深深的吸引著年輕族群與小孩子,而這些人都是台灣未來的棟樑;在飲食上,街上也四處可見日本料理店,更將吃日式料理視為一種時尚;由於這些因素,使得逐漸成為台灣社會中兼份子的年輕族群對日本文化抱有相當程度的好感,而一味的追求流行、風潮使得產業與經濟逐漸往同一個方向傾斜,而以日本這科技大國為目標的推動現代化或物質享受都趨於同步化,卻沒有人以為學習或追求中國傳統文化或思想為風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漸趨薄弱、台灣人受日本人統治過與臺灣人實為中國人的歷史事實,為造成民族認同感混搖的主因之ㄧ。
國共分裂及國民黨撤台
造成現在台灣民族認同混淆的問題,我覺得國民黨對台灣的統治政策要負很大一部分的責任,在國民政府統治台灣時期,對所謂共匪的討伐與隔離執行的不遺餘力,當時時國民黨就不斷的向台灣人灌輸一個概念,中國大陸就是共產黨就是共匪,不斷的切割著台灣這塊土地上中華民族對中國大陸上中華民族的認同與連絡,而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現在社會中30~50歲的壯年階層,而他們又會各自影響自己的家庭、小孩,導致現在臺灣人無視文化、思想上的相同,不自覺的將大陸人與台灣人切割成兩種毫無關係的族群;尤其近年來對中國大陸政治、亂象、抗爭的各種負面報導,使得台灣人民對中國大陸的人民有不自覺的厭惡這是一種刻板印象或是說社會潛意識的養成,而隨之而來的一種身為台灣人的優越感,更促使我們拒絕承認同樣身為中華民族的大陸人實為與台灣人有共同祖先的同族人,在這種情況下,一種我們是新台灣人或者說本土的台灣人的共識就孕育而生,這是對我們實為中華民族事實的一種逃避與掩飾,在這種歷史事實與我們拒絕與逃避這項事實的思想衝突下,實為現今台灣人民族意識混淆的原因之二。
美國利益
一八六八年日本明治維新,一八七一年與中國於天津談判中日條約,其中有一條準軍事同盟的條款。一旦中日軍事同盟,西方帝國主義勢力在遠東的勢力將困難重重。當時美國國務卿費雪(Fish)即指示駐日公使迪龍(Charles E. Delong)應 挑撥中日,讓日本站在列強的陣營共同侵略中國。一七八一年十一月的「牡丹社事件」正給了迪龍一個機會。日本外相副島種臣得知美國曾因「羅妹號」進攻台灣, 即向迪龍查詢台灣情況。迪龍並向副島表示:「美國不願侵略他國的土地,但其友邦如擬擴張疆域,實行佔領他國控制不到的地方,美國樂觀其成。」一八七四年四月五日,日皇派海軍中將西鄉從道為台灣蕃地事務都督,征台軍統帥。在美國政府許可下,晉級任用美國海軍少校克沙勒(Douglas Cassel)和陸軍中尉瓦生(James R. Wasson),亦派入征台軍。五月六日,日本夥同美國動用軍艦六艘,兵員三千多人往台灣;五月八日在恆春登陸,其中巡洋艦「日進號」,運輸艦「社寮丸」和砲艦「孟春號」是由美國人指揮的。
雖然「牡丹社事件」美國未能協助日本一舉攻佔台灣,然又有一八九四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期間,美即以軍售支援日本,戰後又操縱中日和議。在美、日的脅迫 下,李鴻章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而《馬關條約》簽訂後,引起俄、德、法干涉,日本又請求美國協助,美國即電覆云:「美國政府承認於與局外中立不相矛盾的 範圍內,與日本協力」。十九世紀的美國不能自己佔領台灣,但為達成「以日制華」的戰略目的,挑撥中日,終達成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在一九四二年被認為是「帝國主義」而遭排斥的柯喬治的觀點,至一九四九年,竟在美國決策中樞裡復甦。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三日,國務院政策計畫處主任肯南,逕 向國務卿提出了《台灣意見書》,其中建議「現在中國在台之政權,係基於開羅會議之宣言及美國戰後之容許,現因事實上中國在台失政又瞬將內戰引至台灣,美國 為良心所督責,不得不暫管台灣,由島民投票表決。」、「聯絡菲、澳、印度、巴基斯坦、紐西蘭各國,各出一些象徵的兵力,會同美軍佔領台灣。」美國後來之所 以沒有積極以武力佔領台灣推動台灣託管和獨立,那是艾契遜有鑒於中蘇可能的反目,為免於因台灣問題使中美成為世仇,保留未來分化中蘇共合作的可能。中蘇美 的交惡,終於在一九六九年「珍寶島事件」中,實現了艾契遜的預見,也因當年艾契遜在台灣問題上留了餘地,而有今天「華盛頓─北京」聯合抗俄的形勢出現。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國政府正式接收台灣後,美國駐台北領事館方面,仍不斷向外 製造台人分離主義的輿論,且利用台人對陳儀統治的不滿,策動台人進行台灣獨立運動。至一九四八年徐蚌會戰後,國共內戰已有決定性的趨勢,國民黨政府的頹勢不可挽回。為免台灣陷入共黨統治,於是美欲利用台灣自主運動,使情勢有利於美國國家利益。一九四九年元月十九日,國家安全會議提出美對台立場報告的草案, 基本上可歸納為三項對台政策:一、地位未定論:「台灣和澎湖目前的法律地位是,它們係日本大國的一部分,有待和平條約之最後處置。」此即後來《舊金山合約》中,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濫觴。二、台灣獨立論:「台灣本地人有強烈的地方自主意識,這可溯源至十九世紀台灣獨立之時。台灣既反華,亦反日,將會歡迎在美 國或聯合國保護下獨立。」三、兩岸隔絕論:「美國的基本目標是不讓台澎落入共黨控制。現階段欲達成此一目標,最可行的辦法是,將台澎與中國大陸隔絕,而且 吾人切莫擔心負任何公開的片面責任。」其中「台灣地位未定論」是否定中國的台灣主權,也是台灣獨立和兩岸隔絕政策的必要前提。且兩岸隔絕也是有利於台灣獨立的。
戰後至四○年代,美國對台政策大致有幾個要點,並影響深遠。一、必須保證台灣為親美政權,在大陸國民黨政權崩潰之際,不惜以武力佔領台灣實現託管或台獨,故 後來受美國支持的國民黨在外交政策上,追隨美國亦步亦趨,不敢有所逾越的「堅守民主陣容」。二、台灣必須與大陸絕斷,禁止大陸人繼續流亡至台,即建立一國 民黨政權的台灣獨立國。至今大陸同胞除特殊者,一般平民尚不得移民至台,且有「三不政策」,拒絕與中共及大陸人民作接觸。三、當年美國要求台灣不顧人權徹 底消除共黨滲透的可能,為的是確保美國在台的戰略利益。四、對國民黨並不寄予可靠和最終的信任,支持國民黨之反共為美國保持台灣之戰略利益,唯亦不放棄在 必要時以「台灣獨立」來繼續維護美國的再台戰略利益。影響所及,除支持在美之台獨運動外,尚有今日之《台灣關係法》。並且「台灣獨立」、「台灣自決」、 「台灣託管」、「台灣地位未定論」等,其實皆是在美國對台政策的過程中所炮製出來的。有些國民黨政府被詬病的措施,如政治思想犯的整肅、阻絕兩岸人民往來 的「三不政策」等,也多少都和要符合美國的對台政策有關。
1950年3月20日,美國中情局一份機密報告稱︰「近幾個月的報道顯示,受過美國教育、現負責台灣防務的孫立人,正計畫發動政變,俾使蔣介石成為有名無實的領袖,且鏟除其親信。」
4月下旬國軍部隊撤離海口後,美國駐華武官巴瑞特向政務院發了一通極機密電報,引述孫立人的話說︰蔣介石及其黨羽已到了「混亂與絕望」的狀態,孫建議採取「劇烈的行動以挽回狂瀾」。
巴瑞特4月27日會見孫立人時,孫主動提出「蔣介石問題」。臘斯克於5月1日見到此電,兩天後的 5月3日,政務院政策計畫處官員尼茲在一次祕密會議中正式提出了由孫立人發動兵變以倒蔣的方案。方案說,政變目的乃是「徹底鏟除國民黨的所有重要官員,由 孫立人掌控全部軍權」──這些工作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完成。政變後的政治真空則由美國調集官員去填補──三天之後,美國派出一批最能幹的官員到台灣充任政府的顧問。
5月3日臘斯克呈交艾奇遜一份演示文稿,指出美國已在台灣部署祕密行動,以武裝支援島上的領袖,他建議告知蔣介石,囑其離開台灣,將權力交給孫立人,然後由聯合國決定台灣前途。一旦台灣獲聯合國托管,杜魯門總統就宣佈撤銷1月5日所謂不協防台灣、不介入中國內戰的聲明。次日,臘斯克與艾奇遜開會決定通知蔣︰他唯一的出路是將台灣請求聯合國托管,美國會支援這項請求,並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灣。臘斯克承認,第七艦隊巡邏台海,固然為保護台灣免受中共攻擊,但也是為了防止蔣介石反攻大陸。
由以上的史料可見,在國民黨占優勢時支持共產黨,在共產黨佔優勢時支持國民黨,美國的目的就是使中國現於混亂中,兩邊的出售軍火、援助,打的越亂對美國越有利,而且美國始終有將台灣獨立出中國之外的念頭,台灣部分台獨人士與運動無不能從中看見美國的影子,而且為此目標無所不用其極,說不定日本強勢文化的入侵也和日本與台灣產業勾結有關,這也是造成台灣人民族認同混淆之三。
總結
台灣由於重要的戰略、經濟、地理位置與豐富的自然資源,又因為滿清政府的腐敗,始之從列強西來以來,飽受世界強權的窺視與欺凌,使台灣人民對祖國有深深的絕望,但在面對外來政權仍然一致向外捍衛中華民族的自尊,歷經荷蘭人治台、鄭成功、滿清、日據、到中華民國在台灣,走過無數風風雨雨與可歌可泣的抗爭行動,才有現今的繁榮。然而在繁榮的表象底下醞釀著無數的暗潮洶湧,世界各強權(以美國為首)仍然在暗中干預著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甚至台灣人的思想價值觀,我認為台灣人民族認同感混淆的問題為列強對臺灣人思想上、文化上與認同上加以干預的一種體現,這是一種潛移默化而難以發現而的手段,我無法分辨現在社會的風氣與潮流有哪些是受這一方面所影響,但是我知道無論外來的與論如何的施加哪種的思想與概念,歷史事實就是,我們是台灣人,台灣人就是中國人,我們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
1.日據時期的統治
2.國共分裂及國民黨撤台
3.美國利益
為什麼我會如此認為呢?
日據時期統治
從1895年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到1945年二戰結束開羅宣言日本歸還台灣,日本在台灣這片土地的統制長達五十年,期間無論在制度上、經濟上、公共建設上建立了台灣現代化的基礎。
糖業:總督府並扶植資本家投資製糖業,建立「原料採集區域制度」,台灣人創辦較大規模的糖公司,如林本源製糖等。
金融:為了台灣金融安定,台灣總督府除了設立台灣銀行外之後還陸續設立彰化銀行、嘉義銀行、台灣商工銀行、新高銀行、華南銀行、勸業銀行等台灣支行。這些機構也扮演了制止台灣通貨膨脹及促進社會發展的功效。
財政與公賣制度: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擬定了一份《財政二十年計劃》,希望能在二十年之內,透過逐年減少補助金的方式,使台灣的財政獨立。公賣制度的內容包括鴉片、樟腦、菸草、 食鹽、酒精及度量衡。透過公賣制度,除了使總督府的收入增加外,也間接避免了這些產業的濫伐濫墾。總督府並施行了禁止進口的措施,使這些產業能夠達到島內 自給的目的。
義務教育:日治時期的教育關法令明定,該教育場所以中央或地方的經費開辦,而就學資格則為8歲以上,14歲以下的兒童。除了基本年齡限制之外,這些法令還詳細明定該六年制的義務教育應教授的科目為修身、作文、讀書、習字、算術、唱歌與體操等,並要求一定師資與適當例假日設計。
戶政:台灣總督府於台灣的戶政調查十分詳實,各項統計數據也相當具有客觀與準確性。
地政:總督府為了調查台灣詳細地形並仔細區分土地種類及使用情形、確定土地之所有權,以利辦理地租改正及租權整理,頒訂了《臺灣地籍章程》及《土地調查章程》,並成立臺灣臨時土地調查局,自1888年起辦理地籍調查,確定各筆土地的所有權。結果使得田賦稅收大增;此外,為了開發山林資源,總督府也實施了林野調查,以確定各地樹種及物產的分佈。在林野調查的政策下,許多學者專家進入山林,間接促成了日治時期對台灣動植物及原住民文化的系統化、科學化研究,留下了許多珍貴資料。
台灣鐵路運輸:在日本治台將近50年的期間中,最大的成就莫過於1908年,縱貫線全線貫通,形成台灣首次「空間革命」,讓過去臺灣南北需時數日的交通,縮短至朝發夕至的1日內。曾經密如蛛網偏佈全島並兼辦客運,為地方交通主力;產業鐵路小火車接駁至縱貫線,再轉乘大火車至其他主要都市,是當時普通的交通方式
嘉南大圳:早期的嘉南平原由於缺乏雨水,這片平原在秋冬是極為貧瘠的荒漠。台灣總督府技師八田與一(1886年—1942年)以十年的光陰,創建當時東南亞最大的水庫 ──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於1920年開工,1934年主要工程完工,灌溉面積則達十五萬甲,佔全島耕地百分之十四,並引進農作物三年輪灌製,對台灣農業發展貢獻極大。因此八田與一至今一直受台灣人所推崇。
發電:為了發展輕工業,電力的取得對日本人來說是必須的。1903年2月12日總督府批准了由土倉龍次郎募資成立的台北電氣株式會社,在深坑一帶利用淡水河的支流 南勢溪興建水力發電廠,供應台北市使用。而後總督府規劃各種水利事業,將民營改為公營並自行開設台北電氣作業所並興建龜山水力發電所。該發電所在1905 年開始運作供電台北,1906年供電基隆,是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所。此後,竣工的有:1909年利用新店溪發電的小粗坑發電所。同年的打狗(高雄)的竹子 門發電所。1911年的中部後裡發電廠等。
市區改正:是指1899年起台灣總督府對台灣大小都市所研擬的都市發展計劃。之後,該市區改正計劃改名為「都市計畫」。日治時期初始,台灣總督府建設多注重於應急的衛生工程與軍防建設,1899年8月,台灣總督府對台灣數大城市採取約五年的建設計劃,名曰「第一次市區改正」,該計劃以舊有道路的改進 與新設道路的擬定為主。以臺北為例,該計劃訂定了拆除臺北城牆的計劃,並整建西門町作為日本新移民住宅。1917年止,台灣有20個市街莊進行市區改正。包含更名後的都市計劃,台灣總督府共在臺灣全島超過70個以上大小城市,實施市區改正。而這些名為市區改 正的整體城鎮計劃,對臺灣地方營建影響深遠,迄今台灣許多城鎮仍沿用當時擬定的市區改正都市計劃繼續執行。
公共衛生:由於乙未戰爭期間,日軍因罹患傳染病死亡者甚多,殖民當局始終重視台灣的公共衛生情形。日治初期,台灣總督府於全台各地廣設衛生所,從日本引進醫生治病與抑 止傳染病爆發。但不興建大醫院,而以公共衛生與小型衛生所為主軸的醫療體系,徹底減少瘧疾、鼠疫、結核病的發生率。事實上,此種醫療體系至1980年代之 後,才逐漸改觀。除此,為了紮下根基,台灣總督府則從公共衛生教育著手。一方面借重公學校教育體系與警察力量,教導台人衛生觀念,使一般 民眾具有現代衛生的觀念。另外一方面則於台北帝國大學內設置熱帶醫學研究所及訂定護理人員的升學制度等。該計劃培養不少公共衛生醫學人才並增加台灣於公衛 方面的研究與改進機會。
直至今日,雖然日本已不再統治台灣,但是台灣人仍受日本文化深深的影響著,日劇的風潮成為中產階級或一般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娛樂,在其中充斥著日本的社會價值觀與思想觀點,尤其是日本動漫文化,更是深深的吸引著年輕族群與小孩子,而這些人都是台灣未來的棟樑;在飲食上,街上也四處可見日本料理店,更將吃日式料理視為一種時尚;由於這些因素,使得逐漸成為台灣社會中兼份子的年輕族群對日本文化抱有相當程度的好感,而一味的追求流行、風潮使得產業與經濟逐漸往同一個方向傾斜,而以日本這科技大國為目標的推動現代化或物質享受都趨於同步化,卻沒有人以為學習或追求中國傳統文化或思想為風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漸趨薄弱、台灣人受日本人統治過與臺灣人實為中國人的歷史事實,為造成民族認同感混搖的主因之ㄧ。
國共分裂及國民黨撤台
造成現在台灣民族認同混淆的問題,我覺得國民黨對台灣的統治政策要負很大一部分的責任,在國民政府統治台灣時期,對所謂共匪的討伐與隔離執行的不遺餘力,當時時國民黨就不斷的向台灣人灌輸一個概念,中國大陸就是共產黨就是共匪,不斷的切割著台灣這塊土地上中華民族對中國大陸上中華民族的認同與連絡,而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現在社會中30~50歲的壯年階層,而他們又會各自影響自己的家庭、小孩,導致現在臺灣人無視文化、思想上的相同,不自覺的將大陸人與台灣人切割成兩種毫無關係的族群;尤其近年來對中國大陸政治、亂象、抗爭的各種負面報導,使得台灣人民對中國大陸的人民有不自覺的厭惡這是一種刻板印象或是說社會潛意識的養成,而隨之而來的一種身為台灣人的優越感,更促使我們拒絕承認同樣身為中華民族的大陸人實為與台灣人有共同祖先的同族人,在這種情況下,一種我們是新台灣人或者說本土的台灣人的共識就孕育而生,這是對我們實為中華民族事實的一種逃避與掩飾,在這種歷史事實與我們拒絕與逃避這項事實的思想衝突下,實為現今台灣人民族意識混淆的原因之二。
美國利益
一八六八年日本明治維新,一八七一年與中國於天津談判中日條約,其中有一條準軍事同盟的條款。一旦中日軍事同盟,西方帝國主義勢力在遠東的勢力將困難重重。當時美國國務卿費雪(Fish)即指示駐日公使迪龍(Charles E. Delong)應 挑撥中日,讓日本站在列強的陣營共同侵略中國。一七八一年十一月的「牡丹社事件」正給了迪龍一個機會。日本外相副島種臣得知美國曾因「羅妹號」進攻台灣, 即向迪龍查詢台灣情況。迪龍並向副島表示:「美國不願侵略他國的土地,但其友邦如擬擴張疆域,實行佔領他國控制不到的地方,美國樂觀其成。」一八七四年四月五日,日皇派海軍中將西鄉從道為台灣蕃地事務都督,征台軍統帥。在美國政府許可下,晉級任用美國海軍少校克沙勒(Douglas Cassel)和陸軍中尉瓦生(James R. Wasson),亦派入征台軍。五月六日,日本夥同美國動用軍艦六艘,兵員三千多人往台灣;五月八日在恆春登陸,其中巡洋艦「日進號」,運輸艦「社寮丸」和砲艦「孟春號」是由美國人指揮的。
雖然「牡丹社事件」美國未能協助日本一舉攻佔台灣,然又有一八九四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期間,美即以軍售支援日本,戰後又操縱中日和議。在美、日的脅迫 下,李鴻章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而《馬關條約》簽訂後,引起俄、德、法干涉,日本又請求美國協助,美國即電覆云:「美國政府承認於與局外中立不相矛盾的 範圍內,與日本協力」。十九世紀的美國不能自己佔領台灣,但為達成「以日制華」的戰略目的,挑撥中日,終達成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在一九四二年被認為是「帝國主義」而遭排斥的柯喬治的觀點,至一九四九年,竟在美國決策中樞裡復甦。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三日,國務院政策計畫處主任肯南,逕 向國務卿提出了《台灣意見書》,其中建議「現在中國在台之政權,係基於開羅會議之宣言及美國戰後之容許,現因事實上中國在台失政又瞬將內戰引至台灣,美國 為良心所督責,不得不暫管台灣,由島民投票表決。」、「聯絡菲、澳、印度、巴基斯坦、紐西蘭各國,各出一些象徵的兵力,會同美軍佔領台灣。」美國後來之所 以沒有積極以武力佔領台灣推動台灣託管和獨立,那是艾契遜有鑒於中蘇可能的反目,為免於因台灣問題使中美成為世仇,保留未來分化中蘇共合作的可能。中蘇美 的交惡,終於在一九六九年「珍寶島事件」中,實現了艾契遜的預見,也因當年艾契遜在台灣問題上留了餘地,而有今天「華盛頓─北京」聯合抗俄的形勢出現。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國政府正式接收台灣後,美國駐台北領事館方面,仍不斷向外 製造台人分離主義的輿論,且利用台人對陳儀統治的不滿,策動台人進行台灣獨立運動。至一九四八年徐蚌會戰後,國共內戰已有決定性的趨勢,國民黨政府的頹勢不可挽回。為免台灣陷入共黨統治,於是美欲利用台灣自主運動,使情勢有利於美國國家利益。一九四九年元月十九日,國家安全會議提出美對台立場報告的草案, 基本上可歸納為三項對台政策:一、地位未定論:「台灣和澎湖目前的法律地位是,它們係日本大國的一部分,有待和平條約之最後處置。」此即後來《舊金山合約》中,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濫觴。二、台灣獨立論:「台灣本地人有強烈的地方自主意識,這可溯源至十九世紀台灣獨立之時。台灣既反華,亦反日,將會歡迎在美 國或聯合國保護下獨立。」三、兩岸隔絕論:「美國的基本目標是不讓台澎落入共黨控制。現階段欲達成此一目標,最可行的辦法是,將台澎與中國大陸隔絕,而且 吾人切莫擔心負任何公開的片面責任。」其中「台灣地位未定論」是否定中國的台灣主權,也是台灣獨立和兩岸隔絕政策的必要前提。且兩岸隔絕也是有利於台灣獨立的。
戰後至四○年代,美國對台政策大致有幾個要點,並影響深遠。一、必須保證台灣為親美政權,在大陸國民黨政權崩潰之際,不惜以武力佔領台灣實現託管或台獨,故 後來受美國支持的國民黨在外交政策上,追隨美國亦步亦趨,不敢有所逾越的「堅守民主陣容」。二、台灣必須與大陸絕斷,禁止大陸人繼續流亡至台,即建立一國 民黨政權的台灣獨立國。至今大陸同胞除特殊者,一般平民尚不得移民至台,且有「三不政策」,拒絕與中共及大陸人民作接觸。三、當年美國要求台灣不顧人權徹 底消除共黨滲透的可能,為的是確保美國在台的戰略利益。四、對國民黨並不寄予可靠和最終的信任,支持國民黨之反共為美國保持台灣之戰略利益,唯亦不放棄在 必要時以「台灣獨立」來繼續維護美國的再台戰略利益。影響所及,除支持在美之台獨運動外,尚有今日之《台灣關係法》。並且「台灣獨立」、「台灣自決」、 「台灣託管」、「台灣地位未定論」等,其實皆是在美國對台政策的過程中所炮製出來的。有些國民黨政府被詬病的措施,如政治思想犯的整肅、阻絕兩岸人民往來 的「三不政策」等,也多少都和要符合美國的對台政策有關。
1950年3月20日,美國中情局一份機密報告稱︰「近幾個月的報道顯示,受過美國教育、現負責台灣防務的孫立人,正計畫發動政變,俾使蔣介石成為有名無實的領袖,且鏟除其親信。」
4月下旬國軍部隊撤離海口後,美國駐華武官巴瑞特向政務院發了一通極機密電報,引述孫立人的話說︰蔣介石及其黨羽已到了「混亂與絕望」的狀態,孫建議採取「劇烈的行動以挽回狂瀾」。
巴瑞特4月27日會見孫立人時,孫主動提出「蔣介石問題」。臘斯克於5月1日見到此電,兩天後的 5月3日,政務院政策計畫處官員尼茲在一次祕密會議中正式提出了由孫立人發動兵變以倒蔣的方案。方案說,政變目的乃是「徹底鏟除國民黨的所有重要官員,由 孫立人掌控全部軍權」──這些工作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完成。政變後的政治真空則由美國調集官員去填補──三天之後,美國派出一批最能幹的官員到台灣充任政府的顧問。
5月3日臘斯克呈交艾奇遜一份演示文稿,指出美國已在台灣部署祕密行動,以武裝支援島上的領袖,他建議告知蔣介石,囑其離開台灣,將權力交給孫立人,然後由聯合國決定台灣前途。一旦台灣獲聯合國托管,杜魯門總統就宣佈撤銷1月5日所謂不協防台灣、不介入中國內戰的聲明。次日,臘斯克與艾奇遜開會決定通知蔣︰他唯一的出路是將台灣請求聯合國托管,美國會支援這項請求,並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灣。臘斯克承認,第七艦隊巡邏台海,固然為保護台灣免受中共攻擊,但也是為了防止蔣介石反攻大陸。
由以上的史料可見,在國民黨占優勢時支持共產黨,在共產黨佔優勢時支持國民黨,美國的目的就是使中國現於混亂中,兩邊的出售軍火、援助,打的越亂對美國越有利,而且美國始終有將台灣獨立出中國之外的念頭,台灣部分台獨人士與運動無不能從中看見美國的影子,而且為此目標無所不用其極,說不定日本強勢文化的入侵也和日本與台灣產業勾結有關,這也是造成台灣人民族認同混淆之三。
總結
台灣由於重要的戰略、經濟、地理位置與豐富的自然資源,又因為滿清政府的腐敗,始之從列強西來以來,飽受世界強權的窺視與欺凌,使台灣人民對祖國有深深的絕望,但在面對外來政權仍然一致向外捍衛中華民族的自尊,歷經荷蘭人治台、鄭成功、滿清、日據、到中華民國在台灣,走過無數風風雨雨與可歌可泣的抗爭行動,才有現今的繁榮。然而在繁榮的表象底下醞釀著無數的暗潮洶湧,世界各強權(以美國為首)仍然在暗中干預著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甚至台灣人的思想價值觀,我認為台灣人民族認同感混淆的問題為列強對臺灣人思想上、文化上與認同上加以干預的一種體現,這是一種潛移默化而難以發現而的手段,我無法分辨現在社會的風氣與潮流有哪些是受這一方面所影響,但是我知道無論外來的與論如何的施加哪種的思想與概念,歷史事實就是,我們是台灣人,台灣人就是中國人,我們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甦醒
'哀,又是這個夢,都已經過去多少年了.......'龍淵搖了搖頭,整理著斑白的頭髮
乾澀的嗓音在空氣中迴盪著.
這是一個灰暗的房間,整個房間就只有一張金屬的床,四周都是不知什麼金屬做成的牆壁將這個房間圍起來,龍淵坐在床沿感慨著.
'方舟'
龍淵突然對著空氣說了一聲
只聽見'憟!'的一聲,牆壁發出白色的光芒,整個房間瞬間明亮了起來,只聽見一道悅耳的聲音在耳際響起
'早安 ,龍淵上校'
方舟,是這個地下城市的智能管理系統,同時也是這個基地的名稱.當滅世之戰爆發之初,地球聯合政府與亞特蘭為了預防萬一戰爭失敗時,能夠有一個最後生存之地,合力建造了一座小型地底都市-方舟,就像諾亞方舟一樣,方舟裡有收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動植物,還在此建立了當時最大型的基因庫存中心,並可容納大約20萬人居住
龍淵則是這整座城市的心臟地區,E52區的負責人,E52區可以說是獨立於這個城市之外,位在整個城市的底下,只有座秘密的電梯通道連接到城市方舟,這城市所有的能源都來自這裡,而方舟的主機也架設在這
'恩,將伊莉雅的狀況資料調出來'龍淵說道
'是的!請稍候'方舟回答道
一道黃色的屏幕慿空出現在老人的眼前,畫面上佈滿奇怪的曲線,一串串光點構成的數字在曲線間穿梭著,在畫面的小角落裡標示著'西元:99999'
龍淵皺著眉頭仔細的看著螢幕上跳動的數據和線條,靜靜的思索著
伊利亞是這整個E52區最神秘的存在,龍淵還記得他第一眼看到伊利亞時,那時他只是個少尉,因為對能源的研究有卓越的才能而被調到這,在E52區工作期間也早有耳聞有關伊莉亞的事,但當第一眼看到伊利亞還是感到震驚,這是一個有籃球場大的房間,有一大堆的研究儀器還有無數的研究能源來來回回的走著,房間中有一面牆壁是一面巨大的玻璃牆,在玻璃牆後充滿著綠色的培養液,在當中則懸掛著一個有2個籃球大小的物體,就像一個巨大的果實,全身散發著翠綠的光芒,在果實的頂端如樹冠般長出錯綜複雜的透明樹枝,整個樹冠如同一個直徑30公尺的倒立圓錐,在無數的樹枝內還隱隱約約有綠色的光點在游動,且每個樹枝的末端被接上密密麻麻的電線
過了一會兒,龍淵似乎決定了什麼似的點了一下頭,說到
'方舟,復甦程序已經進入了第幾階段?'
'報告上校,目前進度已到97.85%預計在3小時49分後完成.'
'恩.準備第一會議室,從市政局中調出第N1958462號視訊檔案.'
'瞭解,上校!'
自從滅世大戰失敗以後,地球聯邦政府與亞特蘭高層終於撤退入住了這座地下城市,使這座城市一度人滿為患,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類都有機會進入這個最後的避難所,畢竟這個地方實在是太小了,沒有特權的普通平民或不重要的人才都被無情的拋棄在這座保護傘之外,暴露在充滿輻射的地表上,沒有陽光食物加上低於零下200度的低溫,任其自生自滅,但是呆在這座城市中的人們也只是苟延殘喘,在方舟紀年325年發生第四次外部污染入侵造成2.5萬居民死亡,緊接著在329年發生第五次的變異病毒爆發,人口瞬間銳減至0.8萬人,方舟決定啟動冷凍睡眠計畫,令所有居民在冷凍艙中睡眠直到外面地表環境恢復到適合人類居住的程度,但冷凍技術仍然有缺陷,接受冷凍的人們在300年後必須解凍生活10年才可以繼續接受冷凍,幾千幾萬年以來無數人冷凍解凍生活再冷凍一直到老死,在這段期間也有無數人闖到外面世界,但這些人再也沒有回來,終於在龍淵再次解凍起來後發現整座方舟只剩他一個人了.
今天是他第13次吊出這個檔案出來觀看了,裡面都是龍淵與他的家人生活的點點滴滴,龍淵顫抖的手指觸著螢幕上他所思念的家人,聽著從四面八方牆壁中傳來高度擬真的那朝思暮想的聲音,但終究只剩下他一個人了.
'報告上校,伊利雅的復甦程序即將在分鐘後完成,是否前往E52區?'方舟突兀的聲音驚醒了沉浸在面懷中的龍淵.
'知道了,我馬上趕過去'
龍淵急忙起身往E52區的通道而去,來到了E52區那大型的控制室,那大型的培養槽中已經什麼都沒有了,如今伊利雅也就是那個神祕的果實狀的物體,靜靜的躺在保溫箱中,看著那表面上閃著神秘流光的伊利雅,龍淵不禁回憶著以前他的老長官跟他說過的話,關於伊利雅的來歷
'其實伊利雅似乎不是我們地球上的生物,你還記得在火星上探勘時發生的意外嗎?就是在NA2區進行地質探勘時發生的爆炸事件.'
'是的,好像是挖到一的壓力點使地底因重量蓄積的壓力在一瞬間噴發而造成的意外'龍淵好奇的回答到
'其實那只是對外宣稱的說法,事實的真相是我們在那裡挖到一個很大的地穴,裡面充滿了氧氣而且洞穴中竟然還有一片植物群,像是一座森林,森林中央有一顆巨大的樹,無數閃著流光的突觸從樹冠中長出來佈滿整個洞頂,也是洞穴中光源的來源,而我們的科學家們在這棵樹的根部發現一個類似太空艙的物體,經研判應該是一種逃生倉,材質非常的堅硬只能確定並不是金屬所構成,而他們在這棵樹的根部中心發現伊利雅,他們推測伊莉雅應該是某個不知位什麼流落於此的外星生物體,他們還推測出伊利雅現在應該還只是處於誕生前的狀態,也就是説像是卵生動物在蛋中的階段,令人訝異的是,在整個空間中所有的能量來源好像就是源自於這個貌似幼小的生命體,而且似乎只是無意中溢出來的部份,可以推知這種生命體非常的強大,也檢測不出伊利雅的能量來源,在採取伊利雅的DNA研究後,發現她的基因非常的複雜,甚至有些元素在地球上也沒有發過,而且據推測似乎有些片段在第4維與第5維空間中,但奇怪的是我們竟然在其中發現了人類的DNA面斷!這對於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或人類的起源有非常大的幫助'
'這麼說來伊利雅應該是屬於類人型的外星生物吧,說不定還是我們人類的祖先呢?'
'有可能吧'
'那NA2的爆炸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現在我們也不確定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事後我們的科學家推測應該是伊利雅在從那巨樹中間移出時瞬間的能量溢出所造成的'
龍淵看著那閃著光芒的伊利雅,回想著伊利雅的來歷感嘆的說到
'妳終於要誕生了嗎?真是辛苦你了,幾萬年來默默的守護著這座最後的城市,最後希望的守護神"伊利雅"阿,我是何等的幸運可以在有生之年看到妳的誕生,自從在5年前聽到方舟告訴我妳的異常從而推知你即將誕生到這個世界,我無時無刻的期盼這一刻的到來,萬能的神阿,縱使人類滅亡生命不斷消逝,但新的生命總是會誕生而這是多麼的令人感到愉悅!'
'檢測到7thphase粒子波動現象!'
'檢測到環境能量媒介發生全波段共振現象'
'警告!檢測到小範圍空間碎裂現象'
"警告!檢測到局部放電現象......"
隨著方舟的各種檢測報告聲與警報聲在耳邊響起,伊利雅上那神秘的流光速度越來越快,閃動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強度也越來越強,竟然違反地心引力的漂浮起來,靜悄悄的沒發出什麼聲音,但那果實周圍不斷閃過的空間裂縫與藍白色的電光,無不顯示著其中的不凡,終於第一道裂紋出現在這神秘的果實上
'報告,伊利雅甦醒程序已到達100%,甦醒程序已完成'在龍淵高興與期待的眼光注視下,方舟的宣告聲中,伊利雅誕生了.
乾澀的嗓音在空氣中迴盪著.
這是一個灰暗的房間,整個房間就只有一張金屬的床,四周都是不知什麼金屬做成的牆壁將這個房間圍起來,龍淵坐在床沿感慨著.
'方舟'
龍淵突然對著空氣說了一聲
只聽見'憟!'的一聲,牆壁發出白色的光芒,整個房間瞬間明亮了起來,只聽見一道悅耳的聲音在耳際響起
'早安 ,龍淵上校'
方舟,是這個地下城市的智能管理系統,同時也是這個基地的名稱.當滅世之戰爆發之初,地球聯合政府與亞特蘭為了預防萬一戰爭失敗時,能夠有一個最後生存之地,合力建造了一座小型地底都市-方舟,就像諾亞方舟一樣,方舟裡有收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動植物,還在此建立了當時最大型的基因庫存中心,並可容納大約20萬人居住
龍淵則是這整座城市的心臟地區,E52區的負責人,E52區可以說是獨立於這個城市之外,位在整個城市的底下,只有座秘密的電梯通道連接到城市方舟,這城市所有的能源都來自這裡,而方舟的主機也架設在這
'恩,將伊莉雅的狀況資料調出來'龍淵說道
'是的!請稍候'方舟回答道
一道黃色的屏幕慿空出現在老人的眼前,畫面上佈滿奇怪的曲線,一串串光點構成的數字在曲線間穿梭著,在畫面的小角落裡標示著'西元:99999'
龍淵皺著眉頭仔細的看著螢幕上跳動的數據和線條,靜靜的思索著
伊利亞是這整個E52區最神秘的存在,龍淵還記得他第一眼看到伊利亞時,那時他只是個少尉,因為對能源的研究有卓越的才能而被調到這,在E52區工作期間也早有耳聞有關伊莉亞的事,但當第一眼看到伊利亞還是感到震驚,這是一個有籃球場大的房間,有一大堆的研究儀器還有無數的研究能源來來回回的走著,房間中有一面牆壁是一面巨大的玻璃牆,在玻璃牆後充滿著綠色的培養液,在當中則懸掛著一個有2個籃球大小的物體,就像一個巨大的果實,全身散發著翠綠的光芒,在果實的頂端如樹冠般長出錯綜複雜的透明樹枝,整個樹冠如同一個直徑30公尺的倒立圓錐,在無數的樹枝內還隱隱約約有綠色的光點在游動,且每個樹枝的末端被接上密密麻麻的電線
過了一會兒,龍淵似乎決定了什麼似的點了一下頭,說到
'方舟,復甦程序已經進入了第幾階段?'
'報告上校,目前進度已到97.85%預計在3小時49分後完成.'
'恩.準備第一會議室,從市政局中調出第N1958462號視訊檔案.'
'瞭解,上校!'
自從滅世大戰失敗以後,地球聯邦政府與亞特蘭高層終於撤退入住了這座地下城市,使這座城市一度人滿為患,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類都有機會進入這個最後的避難所,畢竟這個地方實在是太小了,沒有特權的普通平民或不重要的人才都被無情的拋棄在這座保護傘之外,暴露在充滿輻射的地表上,沒有陽光食物加上低於零下200度的低溫,任其自生自滅,但是呆在這座城市中的人們也只是苟延殘喘,在方舟紀年325年發生第四次外部污染入侵造成2.5萬居民死亡,緊接著在329年發生第五次的變異病毒爆發,人口瞬間銳減至0.8萬人,方舟決定啟動冷凍睡眠計畫,令所有居民在冷凍艙中睡眠直到外面地表環境恢復到適合人類居住的程度,但冷凍技術仍然有缺陷,接受冷凍的人們在300年後必須解凍生活10年才可以繼續接受冷凍,幾千幾萬年以來無數人冷凍解凍生活再冷凍一直到老死,在這段期間也有無數人闖到外面世界,但這些人再也沒有回來,終於在龍淵再次解凍起來後發現整座方舟只剩他一個人了.
今天是他第13次吊出這個檔案出來觀看了,裡面都是龍淵與他的家人生活的點點滴滴,龍淵顫抖的手指觸著螢幕上他所思念的家人,聽著從四面八方牆壁中傳來高度擬真的那朝思暮想的聲音,但終究只剩下他一個人了.
'報告上校,伊利雅的復甦程序即將在分鐘後完成,是否前往E52區?'方舟突兀的聲音驚醒了沉浸在面懷中的龍淵.
'知道了,我馬上趕過去'
龍淵急忙起身往E52區的通道而去,來到了E52區那大型的控制室,那大型的培養槽中已經什麼都沒有了,如今伊利雅也就是那個神祕的果實狀的物體,靜靜的躺在保溫箱中,看著那表面上閃著神秘流光的伊利雅,龍淵不禁回憶著以前他的老長官跟他說過的話,關於伊利雅的來歷
'其實伊利雅似乎不是我們地球上的生物,你還記得在火星上探勘時發生的意外嗎?就是在NA2區進行地質探勘時發生的爆炸事件.'
'是的,好像是挖到一的壓力點使地底因重量蓄積的壓力在一瞬間噴發而造成的意外'龍淵好奇的回答到
'其實那只是對外宣稱的說法,事實的真相是我們在那裡挖到一個很大的地穴,裡面充滿了氧氣而且洞穴中竟然還有一片植物群,像是一座森林,森林中央有一顆巨大的樹,無數閃著流光的突觸從樹冠中長出來佈滿整個洞頂,也是洞穴中光源的來源,而我們的科學家們在這棵樹的根部發現一個類似太空艙的物體,經研判應該是一種逃生倉,材質非常的堅硬只能確定並不是金屬所構成,而他們在這棵樹的根部中心發現伊利雅,他們推測伊莉雅應該是某個不知位什麼流落於此的外星生物體,他們還推測出伊利雅現在應該還只是處於誕生前的狀態,也就是説像是卵生動物在蛋中的階段,令人訝異的是,在整個空間中所有的能量來源好像就是源自於這個貌似幼小的生命體,而且似乎只是無意中溢出來的部份,可以推知這種生命體非常的強大,也檢測不出伊利雅的能量來源,在採取伊利雅的DNA研究後,發現她的基因非常的複雜,甚至有些元素在地球上也沒有發過,而且據推測似乎有些片段在第4維與第5維空間中,但奇怪的是我們竟然在其中發現了人類的DNA面斷!這對於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或人類的起源有非常大的幫助'
'這麼說來伊利雅應該是屬於類人型的外星生物吧,說不定還是我們人類的祖先呢?'
'有可能吧'
'那NA2的爆炸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現在我們也不確定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事後我們的科學家推測應該是伊利雅在從那巨樹中間移出時瞬間的能量溢出所造成的'
龍淵看著那閃著光芒的伊利雅,回想著伊利雅的來歷感嘆的說到
'妳終於要誕生了嗎?真是辛苦你了,幾萬年來默默的守護著這座最後的城市,最後希望的守護神"伊利雅"阿,我是何等的幸運可以在有生之年看到妳的誕生,自從在5年前聽到方舟告訴我妳的異常從而推知你即將誕生到這個世界,我無時無刻的期盼這一刻的到來,萬能的神阿,縱使人類滅亡生命不斷消逝,但新的生命總是會誕生而這是多麼的令人感到愉悅!'
'檢測到7thphase粒子波動現象!'
'檢測到環境能量媒介發生全波段共振現象'
'警告!檢測到小範圍空間碎裂現象'
"警告!檢測到局部放電現象......"
隨著方舟的各種檢測報告聲與警報聲在耳邊響起,伊利雅上那神秘的流光速度越來越快,閃動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強度也越來越強,竟然違反地心引力的漂浮起來,靜悄悄的沒發出什麼聲音,但那果實周圍不斷閃過的空間裂縫與藍白色的電光,無不顯示著其中的不凡,終於第一道裂紋出現在這神秘的果實上
'報告,伊利雅甦醒程序已到達100%,甦醒程序已完成'在龍淵高興與期待的眼光注視下,方舟的宣告聲中,伊利雅誕生了.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
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畢業舞會!
今天參加了學校的畢業舞會
感想是:神阿!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給我一副太陽眼鏡!?
不是舞會燈光太強
而是今天的舞會我只看到周圍一片白茫茫的
什麼也看不見
早知道自己當了22年的去死團員
竟然來畢業舞會找死
整個就自作虐麻
雖然本來就打定來吃東西~"~
對了!這裡隆重的跟大家介紹我的partner-------空的紙盤和紙杯
為什麼要強調空的呢?
因為阿我排隊排了1個小時才發現吃的東西早就沒了--囧
看來跟我一樣來吃東西的人還真是不少阿(去死團還是有救的!讓我感受到明天的希望!)
自己一個人穿著西裝 頂著今天才剪的頭髮 獨自坐在看台上
手拿著空的紙杯紙盤 神遊
在夢中,我依稀感覺到我的前排坐著一對情侶(因為我怎麼都看不清楚他們的樣子)
他們從8:35開始親嘴 接著是脖子 再來親耳朵 親親我我的到8:55分
然後就高高興興的去跳舞了 作到這裡我夢就醒了!
感嘆著:這世間果然有愛阿!這事多麼的美好!
然後我就去拿著空的盤子和杯子去看看食物好了沒
果然沒讓我失望!喜孜孜的吃完東西填飽肚子(因為沒吃晚餐)
恩~差不多飽了 也9:15分了 回宿舍嚕~
不管台上持續的熱鬧表演 與現場沉浸在白茫茫的大家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絲惆悵
恩~話說東西還不錯吃呢!
感想是:神阿!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給我一副太陽眼鏡!?
不是舞會燈光太強
而是今天的舞會我只看到周圍一片白茫茫的
什麼也看不見
早知道自己當了22年的去死團員
竟然來畢業舞會找死
整個就自作虐麻
雖然本來就打定來吃東西~"~
對了!這裡隆重的跟大家介紹我的partner-------空的紙盤和紙杯
為什麼要強調空的呢?
因為阿我排隊排了1個小時才發現吃的東西早就沒了--囧
看來跟我一樣來吃東西的人還真是不少阿(去死團還是有救的!讓我感受到明天的希望!)
自己一個人穿著西裝 頂著今天才剪的頭髮 獨自坐在看台上
手拿著空的紙杯紙盤 神遊
在夢中,我依稀感覺到我的前排坐著一對情侶(因為我怎麼都看不清楚他們的樣子)
他們從8:35開始親嘴 接著是脖子 再來親耳朵 親親我我的到8:55分
然後就高高興興的去跳舞了 作到這裡我夢就醒了!
感嘆著:這世間果然有愛阿!這事多麼的美好!
然後我就去拿著空的盤子和杯子去看看食物好了沒
果然沒讓我失望!喜孜孜的吃完東西填飽肚子(因為沒吃晚餐)
恩~差不多飽了 也9:15分了 回宿舍嚕~
不管台上持續的熱鬧表演 與現場沉浸在白茫茫的大家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絲惆悵
恩~話說東西還不錯吃呢!
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2009年1月1日 星期四
電腦コイル觀後感
今天把整整26集的電腦線圈看完有了深深的感觸,整個故事背景是建立在2026年,那時候有一種叫電腦眼鏡的工具已經普及在社會上,那是一種以Augmented Reality技術所建立起來的一種System,可以將電腦虛擬世界與現實連接重疊並加以互動的技術,故事主要是在講神秘的空間,coil domain(C領域)的探索與冒險,故事主角YASAKO(やさこ)與ISAKO(いさこ)之間的故事,在故事開始五年前,いさこ與他的哥哥,遭遇到重大的車禍事故,他的哥哥當場就死亡了,いさこ雖然得救了,但是因為這件事受到嚴重的打擊而將意識封閉起來,當時他的主治醫師,也就是やさこ的爺爺為了治好いさこ的心靈,利用電腦眼鏡中一種神祕的現象"imgo"將人的意識與電腦空間相連接,嘗試著以電腦眼鏡技術加以治療,而創造一個專屬的治療空間,這就是故事中「那邊」的由來,但是實際上人們並不完全瞭解何謂imago以及imago究竟是如何產生的,所以這個以imago為基礎的電腦空間並不穩定,以致於因為やさこ與いさこ哥哥的關係,使看到這一幕的いさこ心生憤怨而使這個電腦空間誕生出了MICHIKO(みちこ),みちこ是一種電腦生物,可以歸類為illegal的一種,而故事就圍繞在いさこ、やさこ、和みちこ身上。
這部片表面上是在講都市傳說的探險,實際上是在探討人的肉體、靈魂、人性,這故事很多的元素設定都非常的有意思,電腦體就像是人的靈魂一樣,一旦電腦體從肉體上迷失了,人就會失去意識而昏迷,我覺得電腦眼鏡就像一種催眠裝置,人們以電腦眼鏡為媒介和自己的潛意識連接,看到自己想看的,實現自己最迫切的願望,當然也反映出心底最深處的黑暗,就像みちこ的誕生,只因為那不經意的惡意。卡通中電腦體與肉身的分離,其實就是向潛意識事件探索的過程,而Coil domain就像所謂的集體潛意識一樣,連繫著人與人的思維,一但主體意識也就是電腦體迷失在coil doamin裡,就像將意識封鎖在心裡一樣,人們也就醒不過來了,卡通中道路就像一種開啟通往coil doamin入口的儀式,就軟體工程的角度來看,其實道路就是開啟軟件的路徑或密碼,而這個軟件就是coil domain,這是我對imago、 coil domain 和電腦眼鏡的見解。
illgal之所以會誕生,或許就像最後一集研一所推論的,是人們各式各樣感情、思念和情緒的投射吧,像潛意識中濃厚的感情溢出來投射在主體意識之上,歡喜、悲傷、思念、懊悔、痛苦、雀躍、孤獨、哀慟,人類就是這種生物並深陷其中。至於みちこ代表最深切、赤裸裸的慾望,不好的想法、負面的情緒、黑暗的集合體,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みちこ。整部影片中充滿人本主義的影子,縱使是電腦空間電腦眼鏡這種以絕對的科技力量所創造出來的東西,依然深受使用的人們意識所影響,從側面突顯了無論是何種科技,使用這些與創造這些的終究是人這種生物。
何謂虛擬與現實?
片中やさこ從小養的寵物狗"佐助"是虛擬寵物、是一堆電腦數據,終究是虛幻的、不存在的、會消失的,但是主角YASAKO對這隻寵物的思念、相處的快樂、失去的痛苦,都是真真切切的感受著,如果說虛幻的終究要消失,如此說來我們的理想、我們對生活的憧憬、對未來的期盼、家人、朋友、戀人,終究都是虛幻的??因為我們終究要死去、要失去這一切,不是的,我覺得並不是這樣的,無論如何我們感受到的都是真真切切的發生著,鍵盤打字的聲音、寒冷的天氣、溫暖的外套、發亮的螢幕,這都是我真切的感受到的,何謂虛擬?何謂現實?看到你所看到的、聽到你所聽到的、感受你所感受的、最重要的是「相信你所相信的」,而這就是現實,對自己來說這樣就足夠了。
這部片表面上是在講都市傳說的探險,實際上是在探討人的肉體、靈魂、人性,這故事很多的元素設定都非常的有意思,電腦體就像是人的靈魂一樣,一旦電腦體從肉體上迷失了,人就會失去意識而昏迷,我覺得電腦眼鏡就像一種催眠裝置,人們以電腦眼鏡為媒介和自己的潛意識連接,看到自己想看的,實現自己最迫切的願望,當然也反映出心底最深處的黑暗,就像みちこ的誕生,只因為那不經意的惡意。卡通中電腦體與肉身的分離,其實就是向潛意識事件探索的過程,而Coil domain就像所謂的集體潛意識一樣,連繫著人與人的思維,一但主體意識也就是電腦體迷失在coil doamin裡,就像將意識封鎖在心裡一樣,人們也就醒不過來了,卡通中道路就像一種開啟通往coil doamin入口的儀式,就軟體工程的角度來看,其實道路就是開啟軟件的路徑或密碼,而這個軟件就是coil domain,這是我對imago、 coil domain 和電腦眼鏡的見解。
illgal之所以會誕生,或許就像最後一集研一所推論的,是人們各式各樣感情、思念和情緒的投射吧,像潛意識中濃厚的感情溢出來投射在主體意識之上,歡喜、悲傷、思念、懊悔、痛苦、雀躍、孤獨、哀慟,人類就是這種生物並深陷其中。至於みちこ代表最深切、赤裸裸的慾望,不好的想法、負面的情緒、黑暗的集合體,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みちこ。整部影片中充滿人本主義的影子,縱使是電腦空間電腦眼鏡這種以絕對的科技力量所創造出來的東西,依然深受使用的人們意識所影響,從側面突顯了無論是何種科技,使用這些與創造這些的終究是人這種生物。
何謂虛擬與現實?
片中やさこ從小養的寵物狗"佐助"是虛擬寵物、是一堆電腦數據,終究是虛幻的、不存在的、會消失的,但是主角YASAKO對這隻寵物的思念、相處的快樂、失去的痛苦,都是真真切切的感受著,如果說虛幻的終究要消失,如此說來我們的理想、我們對生活的憧憬、對未來的期盼、家人、朋友、戀人,終究都是虛幻的??因為我們終究要死去、要失去這一切,不是的,我覺得並不是這樣的,無論如何我們感受到的都是真真切切的發生著,鍵盤打字的聲音、寒冷的天氣、溫暖的外套、發亮的螢幕,這都是我真切的感受到的,何謂虛擬?何謂現實?看到你所看到的、聽到你所聽到的、感受你所感受的、最重要的是「相信你所相信的」,而這就是現實,對自己來說這樣就足夠了。
訂閱:
文章 (Atom)